信息公告

  • 为深入地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文化准备与文化促进进行详尽分析,具体而言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组织文化准备的构成维度、组织文化对数字化转型效果的影响、组织文化对促成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等进行系统性分析,湖北...
  • 2014工作简报三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07浏览次数:2407

    本 期 要 目

    中心成果

     中心骨干成员陈金波课题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

     中心研究所所长彭书雄教授研究企业文化文章登上中国社会科学报

    工作动态

     鲍升华主任带队参加“2014年两岸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研讨会”

     中心主任鲍升华教授率骨干成员到十堰烟草公司做课题调研

           中心所长彭书雄教授应邀参加“首届荆楚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专家建言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田宇教授

            湖北省总工会研究室主任付家斌研究员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大洪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军教授

            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奋勤教授



    中心成果


    一、中心骨干成员陈金波课题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

      2014年8月获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经过专家严格评审,我中心骨干成员陈 金波博士的青年基金项目《  “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心理契约、渠道机会主义行为与流通效率研究——以生鲜蔬菜为例》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资助金额18万元。这标志我中心成员在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此次全校共有3项课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二、中心研究所所长彭书雄教授研究企业文化文章登上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7月4日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版发表彭书雄教授文章《企业有文化才能长寿》。该文围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现状、企业文化“建什么”与 “怎么建”等问题进行了论证。该文认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铸魂,魂活则企业兴,魂失则企业亡。企业文化建设要学会用厚爱聚魂,用诚信养魂,通过文化形成 企业特色。



    工作动态


    一、鲍升华主任带队参加“2014年两岸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研讨会”

      2014年8月25日,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鲍升华教授、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戴化勇院长,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冕、以及湖北企业文化研 究中心研究员廖靓、康乐,受台湾实践大学邀请,赴台湾参加由湖北企业文化中心和台湾实践大学共同主办的“2014年两岸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研讨会”。

      实践大学丁斌首副校长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万国通路股份有限公司谢明振董事长、南六股份有限公司黄清山董事长分别就企业运行过程中经历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 任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鲍升华教授、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戴化勇院长与丁斌首副校长、谢明振董事长、黄清山董事长一同接受了 参会人员有关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的提问。

     会上,鲍升华主任指出大陆企业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在企业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宗旨,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指出湖北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与会的中心研究人员就组织文化认同、企业绿色文化、组织文化与企业捐赠行为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并就有关主题与台湾学者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热烈地讨论。

     会后,在实践大学丁斌首副校长和学校主要领导的带领与陪同下,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人员参观了实践大学高雄、内门、与台北校区,认真听取了实践大学发展的历史与经验,并就双方未来在学术交流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2014年两岸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研讨会专家合影

    中心主任鲍升华教授讲话


    二、中心主任鲍升华教授率骨干成员到十堰烟草公司做课题调研

     2014年8月20日,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鲍升华教授带领中心主要成员到十堰市烟草公司做企业文化建设课题调研,并且商讨2014年烟草局干部培训事宜。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公司经理赵建成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设想及落实情况,并列举了企业文化建设给公司带来的新气象和绩效,随后我们参观了十堰烟草公 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具象,他们制定了完整的系统制度,规范的行为准则,考核绩效评价体系,资料齐全的专业阅览室,建成的职工健身房等,我们与公司领导层和部 分员工分别进行了座谈,感受到十堰烟草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的影响及作用很大,企业员工热爱企业,依托企业,服务企业较为明显。


    调研对象十堰烟草公司


    中心主任鲍升华教授


    三、中心所长彭书雄教授应邀参加“首届荆楚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社科院、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湖北省“首届荆楚文化研究青年学 者论坛”于2014年7月13日在湖北省社科联举行。来自湖北省社科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围绕“当代视野下的荆楚文化研究”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省政协原主席王生铁、省政协原副主席 武清海、杨斌庆,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李德华、省委宣传部秘书长别业超,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曾婕、副主席刘宏兰,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张忠家教授、 副院长刘玉堂教授,及我省楚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武汉大学罗运环教授、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原所长夏日新研究员、现任所长张硕副研究员、华中师大蔡靖泉 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


       我校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楚商文化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院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彭书雄教授应邀参加本次论坛。他提 交的论文《楚文化与湖北特色企业文化建设》被推选为大会主题发言论文进行了交流。彭书雄教授的发言主要围绕楚文化与荆楚文化概念辨析、荆楚文化的丰富内 涵、荆楚文化的独特精神、荆楚文化对湖北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展开。彭书雄教授的发言得到了省政协原副主席、湖北省荆 楚文化研究会会长武清海,著名楚文化专家、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教授、著名楚文化研究专家华中师大蔡靖泉教授等领导专家的好评。


      首届荆楚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是湖北省继创办“湖北青年学者论坛”、“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出版《湖北社科界青年学者名录》,实施“荆楚社科英 才”宣传推介工程等之后,为青年社科工作者搭建的又一学术交流平台。“这是一次不谈资历、不讲职务、不论名气,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平等交流的 盛会。讨论让人明显感觉到后生可畏,荆楚文化研究后继有人,期望青年学者后来居上!”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在首届荆楚文化青年学者论坛上作学术总结时 如是说。


    首届荆楚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现场

    彭书雄教授与会做主题发言

    专家建言


    一、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大洪教授

     短短两年时间,对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过去一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崇高的敬意。去年参加了两岸三地企业文化的交流会,现场给人感觉很好。

      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中国企业文化、中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针对国家层面的是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社会层面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法制,个人层面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有24个字,依然很难记住,还需提炼。中国的企业,目前假冒伪劣产品盛行, 关键是缺乏一种核心价值观、一个理念、一个信念。当前,社会上,上无敬畏下无底线,既不怕见上帝也不怕下地狱,没有这种信念和概念。三聚氰胺研讨会中谈 到,法律没有禁止在奶粉中加三聚氰胺,这种说法就是缺乏信念。

      湖北省企业文化会议中加入了对武钢、稻花香等一些案例的分析,能不能更进一步研究,归纳他们共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提炼出八九个字。让全国做企业的都有基 本的信念和核心价值观,为全国企业树立一个典范。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说“对于公权立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私权立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个说法单独看是对 的;但是跳出来思考,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没有基本信念就很可怕了。“法无禁止即可为”,在国外,有一些基本信念之后是可以的。李克强总理的话,若想落到实 处,就必须建立一种文化的保障,一种基本的价值信念。对于私权既要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给企业一定的权利和自由,又要有一个屏障和道德底线,以充分发 挥这句话的正面作用。因此,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怎么去提炼,怎样贯彻到企业家身上,提炼出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全国企业中推广,从而渗透到祖祖辈辈做企业的骨 髓里,流淌到血液中,做到上有敬畏、下有底线,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而这也是一个值得湖北企业文化中心认真研究的方向。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大洪教授


    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田宇教授

      中心特色到底如何打造和凝练需要思考。提出来搞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下一步目标就是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从校级飞跃到省级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最核心的一点就是 中心的特色如何去凝练。文化研究的内容非常多,但不是所有专家提到的问题我们都应该去打造和突破。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把精力集中起来做,这要跟 学校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相挂钩。中心虽然在湖北,但也在学校里面。学校有个很重要的机构是低碳中心。低碳中心已经是一个省级的平台了,省属高校如何脱颖而 出,如何让省属高校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那一定是特色。不需要做出很多东西,而是把精力集中起来抓住一两点去做,就可以做很多东西出来。目前已经有了低 碳的架构,文化中心能否和低碳相结合,把精力集中往低碳这条路上去走,这样中心在省属高校中也就有自己的特色了。低碳和文化的结合就成为了湖北企业文化中 心很大的特色。低碳和文化结合的提法很多,有生态文化、绿色文化、循环经济文化等等,不好重复,可否叫企业可持续发展文化。这个概念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好 处是有理论基础,研究企业的绩效评价很单一,都是以经济绩效为主。但是“可持续”至少有三个方面,经济绩效、生态绩效或者环境绩效,还有社会绩效,这和十 八大的理论也是相吻合的。第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方法的支撑,可以把实证的方法和其他定量的方法纳进来,也可以和科研转型结合起来。第三点,关键是与学 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和学校特色的打造结合起来,在可持续发展文化里面集中精力做些事情。如果中心需要,我们愿意以教育厅的课题为起点,做的深入一步,争取 为中心再做出一些贡献。

    中山大学田宇教授


    三、湖北省总工会研究室主任付家斌研究员

     中心成立两年多来,出了很多成果和人才。对学院的建设,对工会,对各领域的企业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关于研究的方向。湖北经济学院主要是服务湖北中南地区的发展。因为要突出重点的方向,在主题方面要更鲜明一点。比如湖北省李鸿忠书记按照中央的精神 提出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这个过程之中,伴随着企业和职工队伍的转型升级,这时企业文化如何发挥一种重要的内在的支 撑作用,应该作为我们当前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同时也将受到当地政府等各个方面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在这个方面可以适当做出一些调整。

      第二,关于中心的建设。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强大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包括阶段性的规划以及总体的目标。企业文化发展述评中 一年之内完成目标不太现实,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基础,非常前瞻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和一个人两个人的 功夫,需要比较大的团队力量才能完成。在力量、总体思路和分类上面,选择思路和分类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时,应该采用分步推进的办法,集小成为大成,不能 太急于求成,要从细处着眼,一步一步地研究。一般科研的精力花的太大,教学也会受影响,这方面要统筹考虑。
          文化中心的教授们教学之余在这本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希望能通过工会、学会等平台送到相关的企业里面去,将中心的研究成果向企业延伸和传播。另一个是中 心和企业的联合方面,要有所作为。目前很多企业的文化研究比较差,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化和形式化上面,还没有达到更高的阶段,企业的重 视度和支持度也不够。现在需要每年开展一次活动慢慢地推动往前走,做得太过深入也不现实。

    湖北省总工会研究室主任付家斌研究员


    四、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宗军教授

      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在省工会、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鲍主任的率领下,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从省级中心的要求来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已经都做到了,并且学校对中 心很重视,投入了持续地推进支持,每次会议都可以感受到一些亮点。作为中心,第一要投入研究,第二要产出成果,第三要建立或产生影响,第四就是要服务社 会。对于这几点,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做的很好,也正式出版了一本报告,也有一些不足。在方法和实证有一些进展,成果方面获得了社科成果一等奖,实属不 易,也祝贺中心能取得这个成果。影响方面,也在逐步积累和建立,通过学术委员会的讨论、中心的日常工作简报以及带有区域和境内外合作的会议来产生影响。

      后续需要注意几点,第一是重点课题的方向,要沿着成立时的四个方向,不要轻易改变。课题的选择要依托设计时的四个方向,并且兼顾湖北省新的需求和国家大的 战略,这样成果就会累积不会发散。第二是校级协同中心的方案还没看到。教育部的协同创新中心要求协同,特别要求有协同合作的对象,例如企业文化方面有代表 性的一些企业,要有这些合作对象。在研究报告中要突出,彼此是合作对象并且是协同的,能够沿着这个研究方向去推进,还要有协同的基础、前期合作的基础。具 体怎么设计需要下一步仔细考虑。

      “发展报告”还挺好的,但也有一些比较粗的地方。中心是立足于湖北的,就要在湖北企业文化上大做文章,若要推广到中国企业我们不具备这种优势,也会失去我 们的特色。当然,做的很强后再推广到全国就比较可行了。谈史的问题不是我们这样一个中心可以做的,要慎重,还是要从侧面来谈。企业文化有很多个层面,有宏 观层面的,泛企业概念,泛企业文化还有传统企业文化和历史的脉络,那文化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反应区域特色或者历史特色的文化,就是有边界的,与泛企业文 化就不一样。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如:泛企业文化的理论、实践、发展等。还有一块就是案例导向,即个案研究,研究成功或失败的企业他们的文化发挥的作 用,这个很有价值。所以这个书还要从逻辑上细分,又谈理论、又谈区域、又谈企业,还谈了人物,这个是很乱的。而且人物的选择是很慎重的,选择谁不选择谁需 要慎重考虑。

     对于中心的方向,还是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

      研究方面。前面已经肯定了,但是后续也看到了不足,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的获取上还有差距。在我们做的好的基础上集中合力,有培育性的去争取。虽然研究的人 很多,但是能不能确定几个人做三五年的培育,从而在国家的社科基金、社科的重点上获取重大突破。按照中心的现状,这个目标是有重大希望持续推进的。盯着国 家社科的重点和教育部的重点来拿下,对于学校来说在学科上也有重大的影响。要拿到一个大的项目而且不要提早冒进,要持续推进。另外,在项目方面,要立足湖 北。湖北的楚文化还是很值得研究的,湖北企业文化有哪些特点、哪些动向,可以做对比分析。发展得比较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必有成功的企业,这些能不能 与湖北进行对比。与江浙对比,湖北企业的持续力度不够,不能持续坚持原有标准。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湖北文化产业比较重视,结合国企改革的新 动向混合所有制,在文化产业改革方面能不能有新的探索。虽然湖北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做不起来,与湖南的差距很大,现在合肥、安徽在媒体 方面做得很热,湖北能不能找个点切入进去。

     第二,在产出成果方面,建议、报告和成果都不错,但是著作和高水平的文章也要引起重视。

     第三,就是产生的影响,有论坛、会议、咨询,这些非常好,但是建议能不能落下地来,能不能引导湖北省在某一个方面打造一下企业。

     第四,服务社会方面,还可以做一些湖北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把湖北的一些企业列一个计划,花5年或10年做完,这些案例分析既可以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也可以出书,这样对湖北企业的文化就有一个引导。

      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有点大,这个问题要慎重思考。毕竟跟中心的目标有关系,要定位,是世界性的、国内知名的、区域性的还是湖北领军的。定位越高,体制机制 要求就越高,要有人、财、物的支持,所以这是目标驱动的。从目前作为省级机制来看,我们的机制体制还是不错的,目标要提高的话在高水平著作上还不够,能不 能广纳贤才与目标匹配起来,因此不能空谈体制机制的改革。希望中心能有一个比较高远的目标,打造成研究企业文化尤其是湖北企业文化方面,在全国有影响力的 一个基地,如此就奠定了在全国的位置,人才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华中科技大学王宗军教授


    五、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奋勤教授

     文化中心成立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各位委员对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对中心的发展、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提出了有见解性的意见,希望中心成员将各位委员会的意见归纳后认真研究,在工作中采纳实施。

      企业文化中心自运作以来,尤其是2013年工作卓有成效。培养出一批新人,锻炼出一支队伍,产生了一批可喜的成果,这对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建设十年来是有很 大影响的。四年一届的省社科奖,去年获得一等奖,这是一项突破。教学名师也有若干名,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这都是文化中心有代表性的成果。企业文化中 心建设以来,把工商学院整个学院的教学科研也带动了起来。2012年工商管理学院成立重点学科,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工商管理学院教职工的思想、面貌、精神 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凝聚力在增强,这也是文化的力量。这不仅是中心的研究成果,更主要的是凝聚了一批人心,大家愿意在这个团体里从事科学教育,为学科学 院的发展尽心出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作为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应该立足湖北,凸显特色,还应接地气。企业文化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想在今年完成,过于急于求成,再慎重商定。企业文化基地是在省 总工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要紧紧依托这一强大力量,针对湖北企业文化中的问题,提出对策。目前,国家正在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湖北要抓住机会创造经济。 基地的研究应密切关注湖北,根据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理论家专家们要深入到企业职工中去,了解他们对现在国家和党的政策有什么想法,对企业的发展有 什么建议。国家宣传部希望湖北能在研究民营企业文化方面提供些材料,中心可以把企业文化研究与民营企业结合起来,对他们凝聚职工创造性积极性的企业文化、 职工诉求、职工精神状态等进行总结,从而提炼出一种文化,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基地创新要协调、协同运作、协同创新。关于协同创新,国家规定,国家基地叫做国家急需,湖北省基地就是湖北省急需,即社会急需研究的公共理论形成一个协同 作用。应有的研究成果,国家是国家一流,湖北省是省里一流,湖北经济学院要有校内一流的研究成果。这样,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协同单位,比如民营企业有代表, 国企控股有代表等,要有紧密的联合体,还要吸收其他专家,从而提高社会影响力。


                                                                                                                                                                              编辑人:牛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