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 为深入地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文化准备与文化促进进行详尽分析,具体而言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组织文化准备的构成维度、组织文化对数字化转型效果的影响、组织文化对促成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等进行系统性分析,湖北...
  • 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07浏览次数:490

    作者:宋杼宸

     当今,企业文化的重新定位与创新建设,已成为新常态下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必须做好以下“四个对接”。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对接

    当企业进行变革时,企业文化变革的滞后,是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甚至企业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新常态对企业的要求: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

    新常态对顶层设计的要求: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


    二、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对接

    进入 21 世 纪后,整个社会已经走入文化制胜时代,要求现代企业的经营有高文化特征,管理有高文化素养,服务有高文化品位。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如何面对跨 文化管理;企业内部经营的多样性,需要考虑如何面对文化体系的整合;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考虑如何使企业文化保持先进性;企业成长环境的变化,需要考 虑如何使企业文化体现社会文化内涵。因此,当前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企业管理方式从目标管理、战略管理走向 文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文化管理不仅是一个简单概念的提出,它代表的是一种治企理念,而这一理念事实上已经在如今诸多知名企业的改革中也得到了认可和举张。

    企业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企业基本价值判断、取向和文化理念的根本之所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从而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定位、战略目标、路径选择以及制度安排、体制机制和外在经营管理行为表现。

    关键做法:确定企业经营理念;确定企业管理理念;建设支撑新常态下的团队理念。


    三、企业文化与员工价值诉求对接

    看一个企业是否有成长性,一看顾客,看企业的产品与顾客的关系;二看行业,行业的理念是否先进,是否与国际接轨;三看企业员工,企业的成长性来源于员工的成长。

    正确对待员工的价值诉求,进而形成内部一致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基于企业价值立场的态度和行为, 使企业强有力的规范或一致期望,通过协调和激励整个公司的成员去达到更高的标准而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关键做法:以执行为本;以流程为导向;全面认可激励。


    四、企业文化与互联网时代对接

    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无疑要根据扁平化和网络化组织的特点,创 建有利于员工积极性发挥、有利于资源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与网络化组织和管理相适应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构建一般包括物质层面的构建、制度层面的构建 和精神层面的构建等三项内容。在网络经济条件下,这三个层面的构建应有新的方法和新的要求。

    关键做法:

    物质层面是企业文化核心层面的外在表现,也是能为企业内外公众直接感知 的可视和有形部分。通常我们将此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叫做企业理念的物化。理念的物化,既要展示出企业的精神风貌,也要展现出公司的品牌形象,所以要有计划 地实施,色彩、标识、理念口号等要合理布局,有效运用。除传统的表现形式外,还应重视网络载体的建设以扩大内外的影响。

    制度层面是企业文化得以落地的有效保障。设计合理的制度文化,对企业员 工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引导、约束和激励作用。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每个理念,都必须有制度支撑和落实。在互联网时代,制度文化更要体现出制度引导、分工明 确、权责对等。像阿里巴巴对员工的价值观行为考核、宝洁公司对员工的价值观引导下的能力考核、华为对员工的工作态度的考核,都是价值观和制度有效匹配的典 型。

      精神层面的构建是企业文化高层次的构建,是确定企业存在的意义、追求的目标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打造高效团队的根本。企业文化的 精神层面实际上是一系列符合内外环境变化的价值观构成的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哲学、使命和愿景、经营宗旨、经营特色、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不管是传统时 代还是互联网时代,企业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和持续创新。这是企业的特性和基本规律所确定的。


                                                                                                                                       编辑人:牛毅君